建筑物空調系統在運行中經常結露,導致出現風管及吊架結露、風口滴水、天花滴水、墻面滲水發霉、墻面涂料脫落等現象,雖然不會造成太大的事故,但已經影響到了觀感和使用功能,給用戶使用和大樓物業管理帶來許多不便,并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因此室內結露問題逐漸引起有關專業人士的注意。
結露的理論分析
濕空氣的露點溫度是判斷是否結露的重要依據。如果溫度下降到低于露點溫度時,就會有凝結水產生。因此如果送風溫度低于室內露點溫度t1,則易結露。風口結露也就是因為風口表面溫度低于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所造成的。
露點溫度的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1、c2、c3、c4、c5、c6—常系數;
T—空氣的干球溫度;
Pq,b—飽和空氣中水蒸氣的分壓力;
Pq—水蒸氣的分壓力;
Ф---空氣的相對濕度。
由露點公式可知,在同一溫度時,相對濕度越高,水蒸氣分壓力越大,則露點溫度也越高,越易結露。同理,相對濕度相同時,溫度越高,露點溫度也越高。
結露的原因分析
空氣結露的根本原因就是當室內空氣降到低于露點溫度時就會結露。然而在實際空調工程中,引起結露現象發生的原因卻有很多,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1)空調區域范圍內由于新排風系統設置不合理,產生過大的負壓,使無組織的室外空氣進入室內,從而提升了空氣濕度及凝結露點,風口表面的溫度低于剛滲入室內無組織空氣露點溫度,從而導致風口結露。
(2)在夏季,氣流通過風口向下擴散,同時屋面內、外空氣通過屋面進行熱量傳遞,如果屋面保溫層效果不好,極易造成風管上部區域溫度較高,及造成熱、濕空氣積聚在風管上部,從而使風管壁溫低于該區域空氣的露點溫度,而形成結露。
(3)在實際工程中空調本身采用大溫差送風,應用低溫送風技術減少送風量,從而減小風機功率、風管尺寸和工程造價,但由于送風口輸送的冷風溫度太低,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送風口附近因低溫凝結,形成滴水。
(4)由于氣流組織不好,空調風口區域范圍內的空氣相對濕度較大,露點溫度升高,易結露。
(5)空調保溫材料性能和厚度不符合要求,保溫層的保溫效果就會下降甚至失效,結露問題不可避免地就產生了。所以在空調工程中保溫是非常關鍵的環節,保溫效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空調冷量的損耗和室內空調效果,增加空調的運行費用,更嚴重的是保溫層導熱系數超標、厚度不足或保溫層脫落都會引起結露現象。
(1)夜間空調系統停止運行,室內溫度和濕度都相應較高,當空調系統在白天剛開始啟動時,送風溫度應慢慢降低,逐步逼近送風系統的設計送風溫度,從而避免在空調系統啟動的初始階段,由于送風溫度過低且房間相對濕度較高而在風口表面出現結露。
(2)增大送風量,以提高送風溫度,減小送風溫差,防止結露。
送風溫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以防止因低溫送風而造成結露現象的發生。一般通過調節冷凍水流量、提高送風溫度或增加送風速度來解決。
(3)如果為了減少投資費用而采用較低的送風溫度,則可選用專門用于低溫送風的誘導風口,或者采用較小傳熱系數的木制風口代替鋁合金風口,或者在風口內邊框貼保溫材料以減少冷空氣的冷量向風口傳遞從而提高風口表面溫度,防止結露。
(4)進行除濕,降低室內相對濕度。
當室內濕度太大時,為了除濕,送風溫度降得很低,送風處理焓濕圖見圖1,W點是冷凍水的溫度點,B點是室內空氣狀態對應的露點溫度。受限于冷凍水的溫度,送風溫度范圍只能在BW之間變動。
如果室內濕負荷太大,即使送風溫度降低到最低溫度W點,室內濕負荷仍然除不掉,造成室內濕度大,且送風溫度低,易結露。所以要額外增加除濕機除濕,降低濕度,或者是增加再熱器提高送風溫度。
在不影響室內衛生要求的條件下,改變新回風比例。如圖1所示,減小新回風比,C點變為C’點,增大除濕量,是送風狀態點達到了除濕要求。
(5)在負壓系統中,空調系統運行時,門窗應關閉,防止熱濕空氣進入而造成風口等處的結露。也可采取減少排風量,加大送風量,來保證室內一定的正壓值,防止因熱濕空氣的滲透而結露。
(6)保溫材料的正確選擇和合理計算。